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
文化

山东落子

阅读:444  
山东落子山东落子(2)
山东落子亦名“莲花落”、“莲花乐”,俗称“光光书”。因原曲衬词“落莲花,莲花落”而得名。是一种流传于山东p境内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,落子乐器主要是大钹(俗曰光光)、竹板、节子,而不用弦乐。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中文名称 山东落子
非遗级别 国家级
遗产类型 曲艺
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
遗产编号  Ⅴ-85
申报地区  山东省单县


  • 1基本内容
  • 2相关评价
  • 3词条图册

1基本内容


  〖山东落子〗是一种流传于山东境内的曲艺形式,它演变自古代的“莲花落”。落子乐器主要是大钹(俗曰光光)、竹板、节子,而不用弦乐。

  名称考据

  山东落子亦名“莲花落”、“莲花乐”,俗称“光光书”。因原曲衬词“落莲花,莲花落”而得名。翟灏《通俗编》引宋代僧人普济《五灯会元》云:“俞道婆常随众参琅琊,一日闻丐者唱莲花落,大悟”。可见早年本为僧家警世歌曲。山东落子宋代已在民间流传,元明流行甚广。

2相关评价


  分支

  清中叶流行山东各地的,通称“山东落子”,因其伴奏乐器为单页大钹,亦称“铙铙书”,以其流行地域、语言、唱腔不同,又分为三种口。泰安以南流行的为“南口”,影响较大,流行济南及鲁西北的为“北口”;流行于潍县、平度一带的称“东口”。演唱时一人左手自打铜钹,右手以大竹板击节演唱的叫“荷叶吊板”;一人敲钹,一人打竹板演唱的,叫“板”。“老口”落子腔慢,较为婉转动听,后适应说书需要演变为“平腔”快口。传统书目有《大关西》、《黑松林》、《周仓偷孩子》、《四环记》、《薛礼还家》等。

3词条图册

1/1
  • 山东落子(2)山东落子(2)

标签:山东落子  曲艺  山东  
上一篇:大平调
下一篇:四平调
相关文章
相关评论

Copyright © 2023 菏泽生活网

  鲁公安备;37172402000415  鲁ICP备20230174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