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古迹
-
黎县,置于汉,废于东汉,约存在200年左右。治所在今郓城西17公里陈坡一带。 黎县,以春秋时黎侯寓于此而得名。据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载,商时有诸侯国,黎国,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,商末被周文王所灭;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这两个黎国的子孙,后以国为氏,姓黎。又据《风俗通义》载,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“九黎之后”。 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,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,被封给帝尧的后裔,赐爵为侯,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。
“黎城,古称黎侯国,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。”《历代地理沿革表》载:“古黎侯国,汉县,属东郡,莽曰黎治,东汉省。在故郓城西四十里。”据《汉书•功臣表第四》载:黎顷侯召a,齐相召平子,文帝十年(公元前170年)封,泽延至武帝元封六年坐罪,国除为县。又据《汉书•地理志》载:兖州刺史部,东郡,统二十二县,内有黎县。
东汉,《山东通志》载:“黎县,前汉属东郡,东汉省入廪丘。”从此无黎县。